的诞生是大众转型的一个风向标。70年代初期,大众的主推车型甲壳虫以及几款风冷后置发动机车型大众411/412的销量都渐渐下降,于是大众开始关注中级车市场,并计划推出中级车型。
的命名也颇具深意,“”源于德语原意是一股季风的名字,每年均匀而稳定地从大西洋南部吹向赤道方向,坚持而执着,恒久不变,大众集团用它来命名自己的车型寓意不言自明。然而其实仅是大众这款B级车在欧洲市场的名字,在北美地区它还有个更劲爆的名字--“”,直译为猛男,意译冲击者;第二代更名为为/(量子/桑塔纳),直到接下来的三、四、五代车型才以“”命名,并且在后面加以编号以表明身份。
1973年~1980年 B1
帕萨特
16.45-23.99万元4.64万
奥迪A4L
32.18-40.08万元12.86万
经典的缔造者,最富浪漫气质的
1973年,第一代正式登场,这是当时欧洲最现代的家庭用车之一,逐渐取代了落伍的411/412,随后代替销量不佳的1600系列登陆北美地区。
第一代由设计大师乔治亚罗主笔,运用了十分超前的“ Coupe”的概念,在定位上更像是今天的 CC,走的不是寻常中级车路线,而是运动化的个性路线。
1980年~1988年 B2
B2,桑塔纳的原型
1980年,第二代 B2./取代了,第二代车型比上一代车型更长、更宽,因此拥有更大的内部空间。同时有四款发动机可供选择,包括1.6升柴油机,1.3升,1.6升四缸汽油发动机,以及顶级的115匹马力的五缸发动机。
中国在1984年引进生产了这代车,取名“”
这一代对于中国消费者是最熟悉的,因为它正式上海大众引进生产的那一款, B2的生产线于1984年被上海大众由联邦德国引进,同时授权使用“大众桑塔纳”商标,最初采用全套散件进口组装(CKD),后来配件逐渐国产化。中国引进生产的桑塔纳为标准三厢版与旅行版,掀背版车型没有引进,随着纵横大陆30载的传奇故事,桑塔纳也成为了中国大陆最普及的车种之一。
B2在家族中分部最为广泛的车型,除了在欧洲和北美两大市场,它还广泛的出现在第三世界国家,包括墨西哥、尼日利亚、南非,但主要以巴西和中国为主。而且在日本也与日产合作生产了6年,名字也叫。
1988年~1995年 B3
动力跨越式升级,外形最具个性的
1988年,大众公司向全球推出了第三代 (B3)。没有前进气格栅成为其外观上最显著的特点,因此坊间也戏称其为“闭嘴版帕萨特”。这一代在发动机与底盘部分都发生了显著的变革。发动机搭载了排量更大的2.0升16气门发动机,拥有134匹马力,扭矩达到180牛米,0-100公里/小时加速只需10秒时间,最高时速可达201公里/小时。另外 B3增加了一些独特的配置,比如后排座椅可调节的,但是与日本和美国的对手比起来,造型另类的B3销量还是差强人意。
此款车在国内并不多见,除了主力的2.0升发动机,动力总成还可以选择1.6升 1.8升发动机。到了1991年大众第一款装配2.8升V6发动机的也下线了,并且逐渐采用了多气门的技术,最大172匹马力可以使B3在不到8秒的时间里从0加速到100公里/小时,对提升性能帮助很大。
1996年上海大众与巴西大众共同研发了以B2为基础,应用了大量B3技术的桑塔纳2000,此后上海大众还在桑塔纳2000基础上研发出了桑塔纳3000。
1995年~1996年 B4
舒适性得到大幅提高,欧洲最受欢迎的家用车
1993年,大众公司对进行了从里到外的重新设计,推出了 B4系列,新车恢复了进气格栅中网的设计。四代车型的标准配置包括了2.0升8气门四缸发动机,0-100公里/小时加速需要10秒左右,GLX款仍旧采用2.8升的VR6发动机,0-100公里/小时加速提高到8秒就能完成,变速系统配有5挡手动或4挡自动变速箱。
B4相比B3最明显的改变就是增加了大量的电子化装备,在舒适性、人性化、安全性等方面提高非常明显,为前排的驾驶员和乘客安装了安全气囊以及安全带,而B4的标准配置包括:电动车窗,锁止机构,电加热后视镜,FM/AM卡带机,8扬声器和CFC空调。
1996年~2005年 B5
最成功、最受欢迎的
1996年,第5代车型B5诞生。五代车重新采用了奥迪的平台技术,并且引入了先进的“天穹”式车顶,圆润光滑几乎不带一丝棱角的车身是五代车最明显的体貌特征。正式这款车让大众真正扬名立万,新车有1.8L、1.8T、2.8L V6和几款柴油发动机可供选择。另外,大众150马力的2.3L VR5发动机也开始在 B5上使用。
五代车型一经推出便好评如潮,不仅外观设计堪称经典,而且操控性十分出色。底盘平台上 B5不再使用撑大的大众A级车平台,转回采用了奥迪A4的平台。这几乎就是历史的轮回,当年大众在酿造第一代时的配方,又一次出现在了身上,而且对象也是奥迪80的后人A4。
1999年~2000年 国产帕萨特
加长10cm轴距使之稳坐国内公务车的霸主
上海大众生产的 B5在中国正式称之为“帕萨特”。90年代末期国内市场上的桑塔纳系列已经廉颇老矣,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于是经过缜密的计划,在1999年年末德国大众适时的将96年上市的第五代拿到了中国,一时间空腔注蜡,激光焊接都成为了国内汽车业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带涡轮增压的发动机首次让国内的中级车用户领略到了涡轮的魅力,而专为中国消费者定制的加长轴距,带来了奢侈的后排腿部空间,直接稳固了德国大众在中国公务车市场上的霸主地位。
2000年,上海大众生产的帕萨特B5正式投放中国市场,这是一款根据中国的法规规定、道路条件和中国用户的审美倾向、使用要求而全新开发的,将原型的B5加长100mm,宽大的体形让帕萨特更适合于国内的商务车市场,成为当时国产轿车中的标杆级产品。
2000~2005年 B5.5
首次装备W8发动机的,豪华程度直逼辉腾
2000年5月,进行变脸后小幅改进的B5.5开始正式投入(中国以外)市场。 B5外观几乎与B5相同,但市场定位相对比B5车型要高。旗舰版本的W8车型市场定位更是直逼辉腾,这也是目前已知的系列最豪华的型号。
在2002年大众推出了搭载4.0升W8发动机的四轮传动5.5代车型,最大马力达275匹,最大扭力达37.73公斤米在转速达至时展现,为历代帕萨特中动力最强者,生产至2004年,此一发动机标志了大众集团的新一代发动机技术,W型发动机稍后也出现在大众与奥迪A8(W12发动机)及 (W16发动机)上。
2005~今 帕萨特-领驭( GP)
为国内消费者量身打造的一款拉皮车型
2005年上海大众在原帕萨特的基础上打造出帕萨特领驭。领驭是由德国大众设计总监Günak先生带领多位中、德设计师共同组成的设计团队联手打造而成的一款全新的中高级轿车。虽然其仍然沿用了老款B5的平台,但在很多方面已经进行了适应中国国情的改进,其意义绝不仅仅只是“变脸拉皮”那么简单。
帕萨特-领驭对舒适性做了改进,中国高速路要限速不需要悬挂太硬朗,加上帕萨特被国人定位为商务车要求舒适;领驭换上了来自SACHS公司的全新气液阀系避震系统,在保留原悬挂可靠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利用气体与液体不同的物理特性,快速吸收路面冲击能量,消除路面颠簸,提升了操控性能。
德国人造车的实在是出了名的,但在舒适型配置方面的简陋也是出了名的,一句话,不爱做面子功夫。但帕萨特多年的中国生涯告诉固执的德国人:表面光鲜也很重要!于是,6碟CD、3屏DVD、自动天窗、GPS……在领驭这里应有尽有,充分满足了国情要求。
2009年~现在 帕萨特_新领驭
2009年,上海大众再次在领驭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推出了具有新一代大众车型脸谱基因的帕萨特新领驭,并且在内饰上进一步升级,更舒适更豪华。发动机仍然使用1.8T发动机与2.8升V6发动机,但经过了重新调教,其中1.8T发动机的扭矩增加了10N.m。时至今日,帕萨特新领驭仍然是国内中级车市场上主流车型之一。
2007年由一汽-大众国产版
以“迈腾”的名字开始销售
B6再次使用了升级版的大众A级平台,这种周而复始的改变当然包括又改为横置的发动机布置。B6的平台代号PQ46,也就是高尔夫5的PQ35平台的加长版。为什么又转变回来呢?选择GolfV的姊妹平台部分是无奈,部分则是自愿:和Audi-组成的康采恩集团出现了分裂,再用奥迪平台有点问题;而使用Golf V姊妹平台则可以最大限度地从产量非常大的GOLF V平台而不是AUDI A4/6平台上获得通用零件,在不提升整车成本的前提下这部分零件成本的下降可以使在其他方面的品质获得更大幅度的提升。
升级版的大众A平台并未给六代带来什么负面影响,它在操控性方面一如既往的保持了前辈们的光荣传统。B6的前悬挂与Golf一样采用了麦弗逊式前桥带有弹簧支柱,不及帕萨特领驭的前多连杆,但减少的悬挂体积让重心可略为向后集中;后悬挂则为多连杆式,则比领驭的纵臂扭转梁提供更多的舒适性和转向时的稳定性。此外,电子调节的减震器、电子液压主动转向系统、电子制动器也为这款新型在行驶舒适性和动力性方面做出很大贡献。
2006年~今 R36
含蓄低调的性能之王
2006年年底,大众在德国埃森车展推出部门生产的帕萨特R36车型(包括三厢轿车和旅行车)。该车采用3.6升V6发动机,最高时速达250千米/小时。在欧洲,该车于2008年上市。2009年大众中国公司宣布将该车引入中国市场销售,但仅仅使用R36的名字。
2008年~今 CC
公认最漂亮的
08年北京国际车展上展出的帕萨特CC是基于与帕萨特B6共用平台衍生的四门Coupe型轿跑车。不过该车从外形上面看起来已经脱离了帕萨特B6的设计风格。帕萨特CC车型比普通版B6车型要长3CM,低5CM。在动力方面,与现款 B6使用了相同的动力总成。2010年一汽-大众正式引进了这款车,前期仅提供2.0升4座版车型,2011年开始推出1.8升5座版车型。
2010年~今 B7
车载电子系统最多、最为智能的
2010年10月德国大众公司正式推出了 B7,新车仍然使用了B6的底盘平台与动力总成,但在电子化车辆配置方面进行了大幅度的升级,同时重新设计了外观与内饰,外观造型上引入了大众最近的家族元素,因此也有不少网友称之为“大改版”。
帕萨特B7同样成为同级技术配置的标杆车型,产品搭载了城市自动制动功能(在城市通行速度不高于30公里/小时的时候启动),在遇到有危险出现的时候,自动会介入刹车系统,从而降低或者避免事故;车型同样具备疲劳驾驶检测功能,可以随时提醒驾驶员。自动灯光切换;横向XDS电子差速器锁、胎压监测、车道偏离警告;后方车辆快速接近提示,泊车辅助系统、限速标志提示功能、噪音抑制功能等都出现在了 B7的配置中。电子配置上的大幅升级是B7与B6最明显的变化。
2011年~今 大众NMS(上海大众新帕萨特)
由中国企业直接参与研发的
上海大众生产的新帕萨特我们仍然称之为NMS,而一汽大众生产的车型我们称之为 B7
大众NMS(New Sedan),意思是新中级轿车,是大众汽车为北美和中国市场量身开发的新一代中级轿车代号,由上海大众承担生产任务,并直接参与了设计。NMS属于七代车型的一个分支,在中国的正式命名为“新帕萨特”,成为上海大众帕萨特家族有史以来的第四代产品,NMS是基于PQ46平台开发而来,针对中国用户加长了轴距。
NMS作为一款号称“专为北美、中国地区而造”的车型,中国设计人员直接参与到了设计,上海大众在大灯、中网等地方做出了差异化设计。其中低配版使用的是略显简单的卤素大灯,而高配车型则采用造型夺目的氙气大灯。此外,高配车型的中网还升级为三条双横条设计,保险杠进气格栅也加入了镀铬横条。考虑到中国人买车的面子问题,其在区分高低配车型方面可谓煞费苦心。
2016年至今 B7.5
全新帕萨特
如果用“改款新车”的角度去衡量新帕萨特,它这次当真是“煞费苦心”。外观部分虽然只是调整细节,移植自新朗逸的元素也饱受争议,但从调整的效果和用料来看,设计者显然是经过反复斟酌的。内饰部分也进行了“重新装修”——整体布局虽未改变,但能用的新一代大众元素都在尽可能的堆砌,例如方向盘、新的MIB多媒体终端等等。乍一看,还真有点“全新”的味道。
动力上,从1.4T到2.0T均进行了更新。其中1.4T换装了EA211(虽然这款发动机在其他上汽大众车型上早已配备),1.8TSI和2..0TSI则都换装了第三代EA888。1.8T和2.0T的变速器也更新为7速湿式的“国版”。
历经40多年的岁月洗礼,帕萨特依然为广大车友所钟爱,正如它的广告语,“卓越品质与尊贵帝王品味尽显,帕萨特带您成就明天。